泗国的“江山”,全是靠打下来的。
在殷国没有迁都之前,这里是一片连绵不断的肥沃土地,殷人的贞人划定了王都的预选之地,便开始长达数年的征战,荡平了王都周围原本所有的国家,建立起了新的“王畿”。
这样的地区,原本民风应该是最尚武的。但十几年来,王畿周边相连的全是殷的子国,彼此守望相助,又有王都的兵力支援,像泗国这样的国家,其实已经很多年没有过战事了,平时最大的军事活动,恐怕只有春猎秋狩。
泗国的士卒跟着庞人前往牙谷的消息不是什么秘密,当知道有一大群俘虏和战利品要押运回泗国时,很多得到消息的国人都纷纷来到城外凑热闹。
也有很多匆忙赶至泗国的外国使者翘首盼望,想要探询下战利品中有没有自己国家丢失的贡物。
十几年没战事的泗国国人都在大道旁热烈地讨论着这场传说中的“战争”,讨论着他们心目中英勇善战的“殷国太子”是什么样子,讨论着这个勇武的王子和他的几百女奴的战艳事。
每个人都情绪激动,仿佛亲眼见证了那一场发生在山间峡谷中的大战似的。
这样喧嚣又嘈杂的场面,直到泗国的宫人拱卫着传说中的殷国太子出现时,才出现好转。
殷国是等级森严的国家,子昭领着阿好等庞国贵族出现时,所有没有公族和官员身份的国人和奴隶全都跪了下去,执着鞭子的卫士会将手中的长鞭挥向每一个试图抬头窥探贵人容颜的妄徒。
一时间,城外的道路两旁跪倒了一片人。
挤到最前排的幸运儿也许还能看到那位“太子”的脚,被挤到后面的人就连根腿毛都看不到了,更别提传说中保护太子安全的美貌女将军。
唯有出身子姓公族的贵族,可以在行过躬身礼后理直气壮地直视这位“太子”的容颜,并充满优越感的在心中对其评头论足。
绝大部分第一次见到子昭的人都会震惊于他的高壮,这些泗人也是一样。
此刻出现在众人眼前的子昭,头戴嵌着红色宝石的金冠,身着一袭纯白的丝织素衣,袖口、领口都点缀有朱红的华饰。
白色、红色和黑色是殷人最崇尚的颜色,也是正式场合中最常穿着的颜色。
素衣外,为了彰显他的武勇,阿好还让子昭披挂上了庞国进攻的黑色兕皮胸甲。
这件献给殷王的胸甲原本是按正常成年男人的尺寸制成的,如今一披挂在子昭的身上,便紧紧包裹住了他雄健的胸膛和宽阔的肩背。
仔细打量,从肋骨往下,他的腰身又迅速收缩,被带着玄鸟装饰的金扣革带一系,便显现出完美的倒三角来。
子昭腰间的革带上扣着一柄龙鳄鱼皮包裹着鞘身的长刀,弯背凹刃,刀身长而阔,吞口为长柄兽首饕餮。
这样的长刀,如果不是如子昭这样高壮的人佩戴,一定如同拖着大人武器的小孩一般可笑,但因他身材高大,这柄长刀便显得格外相得益彰。
不少贵族妇人望着这位太子健硕的身材,都露出饶有兴致的表情,显然很有和他结交的想法。
而男人们,却更多的在打量着他身上那罕见的兕皮胸甲和腰间佩戴的铜制长刀上。
兕是凶兽,极难捕猎,能做胸甲的兕体格定然不小,能猎捕大兕,本身就代表有极强的武力。
而长刀的形制很少见,多作为刑具出现。长刀是单兵砍杀的利器,很少有人平时佩戴,也不适合战场使用,但能佩戴着如此沉重的武器却毫不费力的人,一怒之下抽刀杀人,恐怕也如同吃饭喝水一样容易。
无论如何,子昭表现出来的种种外在条件,已经足以让庞人对阿好苦心编造出的“故事”更信几分。
等泗人拱卫着连绵不断的队伍出现在道路的另一头时,哪怕是泗国中最理智的那些人,心中对这个“故事”的怀疑,也不复存焉。
因为出现在队伍最前面牛车上的,是一尊巨大的鼎。
“山纹这是九鼎中的禹鼎”
一位对礼器颇有研究的贵族刚看到这尊腹四足的大鼎,便惊叹出声。
传说中,大禹收九州之金铸九鼎,并在鼎上篆刻名山大川以象征九州,之后九鼎便作为夏国国器,国灭则鼎迁。
夏被殷灭后,殷人想将九鼎迁回王都,却在路上遭遇夏国故民袭击,九鼎只剩八鼎,代表夏国王都所在地的禹鼎遗失。
这失去的夏鼎最后由殷人重铸,虽还是九鼎,却已经不是以前的九鼎了。
现在这九鼎,也随着殷国迁都迁往了王都。
有了先例,为保九鼎万无一失,殷国每次迁都,运送九鼎时殷国都要动用数千人押送,故而之后每次定都也被称为“定鼎”。
现在,失落已久的夏鼎重现世间,虽然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是什么鼎,又意味着什么,但“鼎”这种轻易不显于人前的重器出现在这里,就仿佛是上天已经预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