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潮一下又一下, 拍打在被人们称为“刘公岛”的岛屿上。
在今年之前, 这还是一座荒岛, 除了偶尔有渔船在此避风浪外,就没有人烟了。岛上有一座刘公庙,原本是过路的渔民们的临时落脚点, 现在则是被彻底扩建, 成了曹氏船厂的附属建筑。
刘公岛对面的威海,大片的土地都属于曹家和丁氏妇婴堂。
东莱郡虽然人口不少,但大部分都集中在西边,靠近北海国和郡治的的地方。威海这一片,都是东汉才新开发的地区, 属于一位刘氏亭侯的封地。这位亭侯从血统上来说已经非常边缘了, 他不喜欢交通不便的海边,于是常年在遥远的郡治, 跟随刘氏大家族一起生活。曹家承担了每年给他上交的供奉,因此他很大方地允许曹家在刘公岛上建造船厂。
抵达青州威海的孤儿前后有上千人,入冬后因为南方第一批粮食的抵达,曹家有了底气, 就开始加大了成年饥民的迁徙力度。
去年减产八成,今年颗粒无收, 虽然冬季开始下雪, 但依然无法解救司隶和豫州的饥饿。面黄肌瘦的灾民一队又一队地抵达渤海之滨, 在拿着武器的家丁的要求下, 换下破衣, 清洗干净身体,然后男子负责开垦和建造,女子负责制作冬衣、照顾孩童。
破碎的家庭被杂糅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全新的,仿佛机械齿轮一般的工作形式。
陈无邪今年八岁,属于是可以承担一部分工作的大孩子。每日里除了文武课,更多的时间是在学堂教师的组织下:拾柴、提水、施肥、捉虫、削木板、推独轮车运送各种原材料。
要说好处,那也是有的,就是工作努力的话,晚饭可以见到点鱼肉碎。无邪的木板削得好,误差能够在标准尺所谓的“两毫米”之内,因此格外受到船厂采购员的青睐,还特意奖给他比别人多三点积分。无邪将积分全都换成了鸡蛋,请育婴堂的婢女姐姐做成蛋羹喂给陈半斗了。
听说,鸡蛋对于小孩子来说最滋补。
一开始,鸡蛋还是船上养鸡送过来的,价格高达一百积分一个,后来威海也开辟了鸡场,这才降成了三十积分一个,无邪每天赚七个积分,意味着每五天,半斗可以吃上一个蛋。也因此,陈半斗是育婴堂中最令人羡慕的孩子之一。
“阿兄,我觉得这里真好。”又到了春天,今年雨水倒是充沛,田野里的麦苗和粟苗都欣欣向荣。刚刚经历过饥荒的灾民们望着这样的景色,脸上都带着希望的笑意。就连半斗这么大的孩子,都为此欣喜不已。
曹家却在这个时候组织大部分人手南下了。
身体素质好的,会游泳的直接从威海坐船;年幼需要照顾的孩子们走陆路,从青州南下徐州、扬州,在长江入海口附近的舟山群岛处上船,避开不太受控制的扬州南部和交州北部,从海上绕行到沉香岛,在岛上经过一轮筛选和分流,一部分人去番禺附近的曹家农庄里劳作,另外一部分人则被送上南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