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ujitangzyg.com
字:
关灯 护眼
无极小说堂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430章 钱谦益践行恒产论
推荐阅读:

第430章 钱谦益践行恒产论

也因为这件事情,钱谦益在宗教界的名声,遭到很大损害。甚至有一些和尚,称呼他为佛敌。

幸好皇帝在今年冬天严厉打击非法宗教,对这类乱七八糟的称呼,予以严格禁止。宗教界人士对钱谦益的诋毁,才没有继续上升。甚至有一些寺庙和道观,开始配合限制庙产——

否则他们就有可能被定为非法宗教,被朝廷严厉打击。

钱谦益的处境,因此好了一些,限制庙产的事情,也终于得到推进。

没想到这件事刚刚有了眉目,他就被皇帝要求,参与在北直隶试行有产税。

并且要确保以后廷议时,有产税能够通过。

这让他顿时感到坐蜡,同时也认识到,这是皇帝对自己的考验:

如果能做好这件事,他就有可能成为侍郎这一级的大臣,被列入大学士候选人。

以他的名声和东林党的权势,以后被廷推内阁,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但是做不好的话,就可能被皇帝厌弃。不管有多少人推荐,他都不可能成为大学士候选人。

可以说,这就是他成为大学士之前,遇到的最大一个槛。

只有迈过这个槛,后面才一片坦途。

钱谦益思索良久,最终喟然叹道:

“我以为自己有选择,其实早就没选择了。”

“自从修改《恒产论》起,我就注定要按陛下的旨意,在天下推行有产税。”

“我这一辈子的功业,也要着落在这上面。”

这是他一直隐有所觉,却并不敢面对的。

因为这样的话,他就会和天下间有权有势的超级有产者,彻底站在对立面。

但是他当初为了讨好皇帝,选择按皇帝的要求修改《恒产论》,就注定了这个结局。

他若不实践《恒产论》的话,别说在学术上比肩刘宗周,被皇帝弃用、被天下人耻笑,就会是最后的结局。

所以他最终决定,按皇帝的要求,实践之前写出的《恒产论》。

不过,还没有等他想好如何实施,《明报》上就刊登了一篇文章,指出钱谦益之前仿照古书制定的恒产者标准是错的:

古时一百亩的土地,只相当于现在的二三十亩。

所谓的“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放到现在应该是二三十亩。

所以恒产者的最低标准,也应该定在拥有二十亩或三十亩土地,而非钱谦益之前所说的百亩。

这篇文章,让钱谦益勃然大怒。

因为这篇文章不是反对《恒产论》,而是想争夺有关恒产的解释权。

如果连恒产的解释权都被人抢走,他这个写出《恒产论》的人,如何维持在学术上的地位?

万一有人写出更完善的恒产理论,他这个先驱者的地位,还有谁会在意?

而且他还认识到,这篇用笔名发表的文章,很有张溥的风格。各种数字计算,也符合张溥提出的科学理论。

这是张溥那个后起之秀,对他这个老前辈发起的一次进攻。他必须果断反击,维持自己的地位。

甚至,知道张溥背后站着的是谁的钱谦益,同样很明白这篇文章是皇帝对自己的警告,让自己明白皇帝不止能用他,还可能任用其他人。

所以,钱谦益把自己之前琢磨的《生产论》,整理完善起来。从中挑选一些观点,用于反驳张溥。

他没有反对张溥用数字计算出来的亩数,而是从更高的视角指出,是否是恒产者不应该只看土地多少,还要看能生产多少。

产量低的地方,恒产者亩数要求要高。

南方那样能一年两熟的,相比北方两年三熟甚至一年一熟的地方,恒产者需要的田亩就更少。

所以他认为北方恒产者亩数,应该定在三十亩;南方则要低一些,可以定在二十亩。

至于塞外和海外,因为刚刚开发,定在五十亩、一百亩,都很符合情理。

朝廷要保障每个主动移民的家庭,都能成为恒产者。把没有土地的流民迁往海外,建设都是恒产者的小康之世。

这篇在《大同报》上发表的文章,影响远比《明报》上张溥用其他笔名发表的文章影响力大。

因为它明确提出了,如何在大明建成小康之世——

只要大明在海外开拓的土地足够多,所有人都能成为恒产者。

现在一无所有的流民,都能在海外成为恒产者家庭。

刘理顺之前就提出恒产者家庭属于小康之家,最早把恒产论和小康大同理论结合起来。他在看到这篇文章后,写文章热情洋溢地称赞。

并且以自己在涿鹿区政务署处理政务的实例,指出把北方拥有三十亩土地的家庭定为恒产者,符合现实情况。

建议把三十亩到一百亩定为小康家庭,和普通民户缴纳一样的赋税。

一百亩到一千亩定为富裕家庭,一千亩以上则是富豪家庭,需要征收有产税和超级有产税。

这篇文章,显然给京中盛传的有产税加了一把火。因为刘理顺已经提出,要在涿鹿区试行。

如果没有人提出反对,那么这条政策,就可能在将来试行在整个北直隶。

北直隶的民众,显然对此很关心。普通民众难以在报纸上发表意见,但是士子能发表意见的就多了。

这些士子能够读得起书,不说大富大贵,至少比普通人状况更好些。而且在考取秀才和举人后,家中增加了很多土地。

他们纷纷认为,从一百亩开始征收有产税,实在是太不合适了。应该只对一千亩以上的富豪家庭,征收超级有产税。

还有些一点税都不愿加的,在报纸上对有产税激烈反对。

整个京城的舆论界,剧烈沸腾起来。报纸的销量也节节升高,并且依靠太仆寺渐渐在各地设立的邮递公司,影响到整个顺天府和北直隶。

很多北直隶的地主都听说了这件事情,而且因为利益上的相关,不得不卷了进来。

这些人态度不一,而且需要表达。一些地主开始雇佣士子,把他们的意见写成文章发表在报纸上,让记者和撰稿人这个职业,开始火热起来。(本章完)

推荐阅读: